2017-07-18 15:27 公务员考试 https://hb.huatu.com/ 文章来源:未知
国家公务员考试提供以下国考备考技巧信息:2018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节日常识知多少,更多关于国考,国家公务员备考技巧的内容,请关注国家公务员考试频道/湖北人事考试!咨询电话:027-87870401。国家公务员考试交流群,点击
面试名单:2025国考面试名单下载
面试礼包:国面状元及第礼包
【导读】2018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节日常识知多少。更多的事业单位,医疗招聘,农商行招聘,湖北省公务 员招考辅导尽在襄阳华图:xiangyang.huatu.com,咨询电话:0710—3512719,详细考试信息及资料可以加入襄阳市公考QQ交流群: 254024602 ,更多湖北招考信息可以关注微信公众号:htluoshen
【春节】
春节,农历正月初一,是我国最隆重的传统节日,又叫阴历年,俗称“过年”“新年”春节象征团结、兴旺,是对未来寄托新的希望的佳节。
春联是我国特有的一种文学形式,也叫“门对”“春贴”“对子”。春联,源于桃符,起于五代十国,兴于明清,发展到今天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1、春节是中国最隆重的传统节日,它依据中国古代历法把正月作为岁首。这一节日最早应起源于
A、秦始皇时期 B、汉武帝时期 C、宋太祖时期 D、唐代宗时期
2、春联具有很强的时代性。下列新中国成立以来某地农村百姓家盛行的春联,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①扎根农村干革命,志在全球一片红 ②食堂巧煮千家饭,公社饱暖万人心 ③改革开放同添异彩,经济建设共展宏图 ④万里山河归人民,五亿群众庆新生。
A、①②③④ B、④②①③ C、③①②④ D、②①④③
【清明节】
清明节是我国民间传统节日,也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按农历算在每年三月上半月,按阳历算则在四月无日或六日。
3、祭扫亲人的坟墓是清明节的主要习俗。这种习俗的积极意义在于
A、懂得珍惜生命 B 、培养艰苦奋斗的精神 C、增强环保意识 D、增强爱国爱家的意识
4、“清明后,谷雨前,又种高粱又种棉”“谷雨前,先种棉;谷雨后,种瓜豆”。下列关于这些谚语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清明、谷雨是二十四节气里的两个节气 ②二十四个节气是北宋沈括制订的 ③这些说法没有任何科学性可言 ④这些谚语我国古代农民对生产经验的总结
A、①②④ B、②③ C、①④ D、②③④
5、最早把二十四节气和十二个月完全统一起来的历法的制订,应归功于
A、汉武帝 B、僧一行 C、沈括 D、郭守敬
【端午节】
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又称端阳节、五月节、艾节、夏节等。端午节这天,家家户户都悬挂钟馗像,挂艾叶菖蒲,赛龙舟,吃综子,饮雄黄酒,游百病,佩香囊,备牲醴。端午节的由来,有纪念屈原说、纪念伍子胥说、纪念东汉孝女曹娥说等。
6、上述材料,不能说明端午节
A是某一历史事件或人物故事发生是偶然产物
B、积淀的是深厚的底蕴和千年不变的民族精神
C、背后流传的是悠久的历史、辉煌的文明
D、是民族文化素质在民俗心态中的自然流露和反映
【中秋节】
农历八月十五是中秋节,又称团圆节、仲秋节、女儿节、八月节等,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它的起源主要有三种说法:古代帝王祭月礼制、月下歌舞觅习俗、古代秋报拜土地神遗俗。“嫦娥奔月”“吴刚折桂”“玉兔捣药”“朱元璋月饼起义”都是与中秋节有关的神话传说和故事。
7、据《礼记》记载:“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以朝,夕月以夕”。(注:“夕月”即拜月之意)这反映了古代帝王在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那么,中秋节祭月的典礼可能起源于
A、先秦时期 B、秦汉时期 C、唐宋时期 D、辛亥革命时期
8、《东京梦华录》记载“中秋夜,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笙歌远闻千里,嬉戏连坐至晓。”材料描绘的最有可能是哪个时期人们过中秋节的情景
A、汉朝 B、唐朝 C、宋朝 D、明朝
【重阳节】
重阳节,农历九月九日,又称为双九节、老人节。《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
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重阳节的主要习俗有登高、赏菊、喝菊花酒、吃重阳糕、插茱萸等等。1989年,我国把每年的九月九日为老人节(敬老节)。传统与现代巧妙地结合,这一节日成为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老年人节日。
9、三国时期魏文帝曹丕在《九日与钟繇书》中写道:“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俗嘉其名,以为宜于长久,故以享宴高会。”从材料看,我国传统节日重阳节的主要寓意是人们
A、祈祷姻缘美满 B、祭祀先祖先人 C、祝愿健康长寿 D、期盼合家团圆
【国庆节】
国庆节,即国庆纪念日,是一个国家政治性最浓重的节日,伴随着近代民族国家的出现而出现。它是近代民族国家的一种特征,是一个独立国家的标志,反映这个国家的国体和政体。
10、下列各国国庆日及其相关事件搭配不正确的是
A、美国― 7月4日 ―《独立宣言》
B、法国― 7月16日―大革命爆发
C、加拿大 ― 7月1日―《大不列颠北美法案》
D、苏联―11月7日―十月革命
【答案】
1、B【解析】西汉汉武帝时期,天文学家制定出中国第一部完整的历法“太初历”开始以正月为岁首。
2、B【解析】①与“文化大革命”时期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有关,②是人民公社运动时期,③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④与新中国成立有关
3、D【解析】认真分析清明节扫墓习俗,可得出正确答案
4、C【解析】二十四节气在秦汉时期就已经完全确立,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长期生产经验的积累,有一定科学性。
5、C【解析】考查学生再认、再现教材基础知识的能力。北宋科学家沈括提倡改革历日制度,按节气定月,以立春为元旦。这种把四季二十四节气和十二个月完全统一起来的历日制度,称为“十二气历”。
6、A【解析】由材料种端午节习俗和起源的多种说法,可知端午节是民族文化素质在民俗心态中的自然流露和反映,但不是某一历史事件或人物故事 发生的偶然产物。
7、A【解析】中秋月祭月的典礼反映了人们对大自然的原始崇拜,是生产力相对低下的产物选项所列四个时期,先秦时期生产力水平最为低下,人们的科学知识也比较贫乏。
8、C【解析】引文出自《东京梦华录》,北宋建立后将开封改名为东京,作为都城。可见,题干材料反映的是北宋都城东京中秋之夜的繁华和赏月习俗。
9、C【解析】九在0至九这十个数字中是最大数,九九重阳,又与“久久”同音,故重阳节有长久长寿的寓意。从材料中的“宜于长久”,也可以分析出正确的答案。
10、B【解析】1789年7月4日法国人民发动武装起义,攻占巴士底狱。后来,7月14日被定为法国国庆节。
国家公务员考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