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公务员考试

2022公务员-申论备考技巧:申论考前必看的十大经典金句

2022-04-06 14:32 湖北公务员考试 https://hb.huatu.com/襄阳事业单位考试群 文章来源:未知

(一)【原句】

  “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2018年5月2日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引用。

  (二)【出处与解读】

  “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 周纪一》。

  这是北宋政治家司马光关于才德关系的一段论述,由春秋时期晋国智氏家庭的遭遇而引发。晋国大夫智宣子由于以多才少德的智伯为继承人,结果使智氏家族最终招致灭族之灾。个中原由司马光一语道破:“智伯之亡也,才胜德也。”进而作了一翻才德之辩,提出“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的著名观点,认为才干、能力只是德行的支撑、凭借,而德行是才能的统帅。

  二、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一)【原句】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2006年12月8日习近平在《之江新语·掌握正确的工作方法》一文中引用。

  (二)【出处与解读】

  子贡问为仁。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春秋﹞孔子《论语·卫灵公》

  工匠做工与实行仁道表面上看来风马牛不相及,但实质上道理相通。《论语集解》引孔安国的注释说:“工以利器为助,人以贤友为助。”做任何事情,准备工作都非常重要,正如俗话所说“磨刀不误砍柴工”。工匠在做工前打磨好工具,操作起来才会得心应手,从而事半功倍。实行仁道亦如此,要先了解这个国家的情况,与其贤达之士建立良好的关系,然后才能有施展抱负的机会,达到仁的目的。

  三、善为政者,弊则补之,决则塞之

  (一)【原句】

  2019年12月20日,习近平主席在庆祝澳门回归祖国20周年大会暨澳门特别行政区第五届政府就职典礼上发表重要讲话。他在讲话中总结了澳门“一国两制”成功实践的重要经验,并对澳门特别行政区新一届政府提出4点希望。在谈到坚持与时俱进,进一步提升特别行政区治理水平时,习近平引用了典故“善为政者,弊则补之,决则塞之”。

  (二)【出处与解读】

  “善为政者,弊则补之,决则塞之”出自桓宽的《盐铁论·申韩》,意思是说,善于治国理政的人,一旦发现弊端便会马上补救,看到有漏洞存在就会立即填补,不会任由问题发展扩大。

  四、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一)【原句】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春秋至秦汉)《礼记·礼运》——2017年12月1日《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的主旨讲话》。

  (二)【出处与解读】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是战国末年或秦汉之际儒家学者托名孔子进行的答问。“大道”,政治上的最高理想,指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道理或真理;“天下”,特指天子统辖的区域;“公”,按东汉经学家郑玄的解释,即“共”的意思。其意为: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天下人所共有的天下。也就是说不把国家当做一家一姓的私有物。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是习近平引用率最高的一则典故,多用于中国外交政策的阐述,旨在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习近平所讲的“天下”与前人的理解有很大不同。古代中国的“天下观”指的是“普天之下”,其基本主张是“天下一家,中国居中”。而习近平所讲的“天下”是指全世界,中国是人类命运共同体中的一员;“大道”则是全人类共同追求的“公平正义”等价值。正如习近平在第七十届联合国大会上所说:“‘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是全人类的共同价值,也是联合国的崇高目标。”其蕴含的内容更深邃、更宽广,体现了广阔的世界眼光和人类胸怀。

  五、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一)【原句】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北宋)范仲淹《岳阳楼记》——2018年5月28日《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九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会上的讲话》

  (二)【出处与解读】

  北宋名臣范仲淹一生为政清廉,体恤民情,刚直不阿,力主改革,后屡遭奸佞诬谤,数度被贬。其《岳阳楼记》中的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正是他一生爱国为民的写照。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一种为人民,也就是为大多数人的幸福观,习近平在谈为官之道时多次引用。他指出,古往今来,许多有作为的“官”都以关心百姓疾苦为己任,为官者要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心无百姓莫为“官”。他要求党员干部对个人的名誉、地位、利益,要想得透、看得淡,自觉打掉心里的小算盘。

  六、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

  (一)【原句】

  早在1989年福建工作期间,习近平就在《干部的基本功——密切联系人民群众》中说:“只要我们能真正代表人民的根本利益,‘以百姓之心为心’,我们的周围就会吸引和凝聚起千百万大众,还愁什么社会不稳?!” 2007年又在《主仆关系不容颠倒》一文中写道:“古人也常讲,‘圣人无常心,以百姓之心为心’;‘德莫高于爱民,行莫贱于害民’。各级领导干部要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立身、处世、从政,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以百姓心为心”这句古语对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影响甚大,他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时所说的“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以及十九大报告中4次提到的“以人民为中心”,就是对“以百姓心为心”的现代解读与应用。

  (二)【出处与解读】

  “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出自老子《道德经》第四十九章首句。老子认为,要成为一个圣人,就不能有个人意志,只能有百姓意志。

  七、去民之患,如除腹心之疾

  (一)【原句】

  去民之患,如除腹心之疾。——1989年1月习近平在《摆脱贫困·干部的基本功——密切联系人民群众》一文中引用

  (一)【出处与解读】

  陛下诚能择奉公疾恶之臣而使行之,陛下厉精而察之,去民之患,如除腹心之疾,则其以私罪至某、赃罪正入已至若干者,非复过误,适陷于深文者也。——﹝北宋﹞苏辙《上皇帝书》

  北宋熙宁二年(1069年)二月,王安石开始推行新法。因对王安石变法持不同见解,苏辙上书神宗皇帝,力陈对新法的看法。“去民之患,如除腹心之疾”便是其中之一。句中的“腹心”即肚腹和心脏,都是人体重要器官,比喻要害或中心部分。意思是,清除百姓的祸患,如同去除自己的心病一样。

  怎样把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落到实处?如何将民生至上的价值追求化为行动?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解决人民群众的实际问题,这正是习近平同志引用苏辙名句的深意所在。

  八、治政之要在于安民,安民之道在于察其疾苦

  (一)【原句】

  【原句】治政之要在于安民,安民之道在于察其疾苦。——1989年1月习近平在《摆脱贫困·干部的基本功——密切联系人民群众》一文中引用

  (二)【出处与解读】

  窃闻致理之要,惟在于安民,安民之道,在察其疾苦而已……——﹝明﹞张居正《请蠲积逋以安民生疏》。

  “治政之要在于安民,安民之道在于察其疾苦”,是对明朝张居正“致理之要,惟在于安民,安民之道,在察其疾苦”一语的化用。致:达到,实现。要:关键。其意为:实现国家安定的关键,就在于使百姓安居乐业;而要让百姓安居乐业,就必须体察他们的疾苦。

  习近平同志在十八大后第一次会见中外记者时,就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这包括“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等等。

  九、公生明,廉生威

  (一)【原句】

  “公生明,廉生威。”——《在中央政法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等文中引用

  (二)【出处与解读】

  吏不畏吾严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廉则吏不敢慢,公则民不敢欺;公生明,廉生威。——﹝明代﹞年富《官箴》刻石。

  公权本姓公,用权当为民。习近平同志在中央政法工作会议上强调“公生明,廉生威”,不仅是对政法干部的基本要求,更是对整个干部队伍的殷殷嘱托。公款姓公,一分一厘都不能乱花;公权为民,一丝一毫都不能私用。领导干部必须时刻清楚这一点,做到公私分明、克己奉公、严格自律。只有一心为公、事事出于公心,才能坦荡做人、谨慎用权,才能光明正大、堂堂正正。领导干部的公道正派就来自于此,在群众中的权威也来自于此。

  十、周虽旧邦,其命维新

  (一)【原句】

  周虽旧邦,其命维新。——2018年12月18日习近平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引用。

  (二)【出处与解读】

  原文。文王在上,於昭於天。周虽旧邦,其命维新。有周不显,帝命不时。文王陟降,在帝左右。——《诗经·大雅·文王》

  周虽然是旧的邦国,但其使命在革新。2018年12月18日,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习近平指出:“中国人民具有伟大梦想精神,中华民族充满变革和开放精神。几千年前,中华民族的先民们就秉持‘周虽旧邦,其命维新’的精神,开启了缔造中华文明的伟大实践。”

  2014年6月9日,习近平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七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二次院士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中华民族是富有创新精神的民族。我们的先人们早就提出:“周虽旧邦,其命维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可以说,创新精神是中华民族最鲜明的禀赋。

    (编辑:南漳华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