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7-27 09:45 公务员考试 https://hb.huatu.com/ 文章来源:华图教育
国家公务员考试提供以下国考试题资料信息:2022年国考申论经典论据-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更多关于2022国考,申论经典论据,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国家公务员试题资料的内容,请关注国家公务员考试频道/湖北人事考试!咨询电话:027-87870401。国家公务员考试交流群,点击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1)论据分析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出自诸葛亮的《诫子书》。其大意是:不追求名利,生活简单朴素,才能显示出自己的志趣;不追求热闹,心境安宁清静,才能达到远大目标。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徐州琅琊阳(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国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文学家、书法家、发明家。此句话反映的是诸葛亮对人生的哲理思考,认为一个人须恬淡寡欲方可有明确的志向,须寂寞清静才能达到深远的境界。语浅而意蕴深刻,充满了哲理。当前社会非常浮躁,急功近利成为了大多数社会主体的共有倾向,反而又加剧了社会问题。在这方面青年党员干部一定要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经得起诱惑。与这一说法有异曲同工之妙,可以相资以为用,相互印证。
(2)经典论证文段(背诵)
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是一个人宝贵的精神品格,也是共产党员,国家公务人员的根本要求。无论做人还是干事,只有耐得住寂寞、经得住诱惑、守得住清贫,才能稳得住心神,也只有心神定了,干事就有定力、有劲了。我们很多党员干部往往在干事之前考虑的太多,利弊得失、瞻前顾后,很多事还没去干,就已经开始害怕担责,心乱了,做出来的事多半留于表面。还有就是做事总是有些心浮气燥,面对利诱,坚守不住底线,做出违法乱纪的事,最后搞得一败涂地。所以必须要收心心、养养性。正如诸葛亮在《诫子书》中所说“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意思是说不追求名利,生活简单朴素,才能显示出自己的志趣;不追求热闹,心境安宁清静,才能达到远大目标。一个人须恬淡寡欲方可有明确的志向,须寂寞清静才能达到深远的境界。语浅而意蕴深刻,充满了哲理。诸葛亮的观点与“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经得起诱惑。”这一说法有异曲同工之妙,可以相资以为用,相互印证。都强调了守住心性的重要性。
国家公务员考试推荐:
公告啥时候出?
报考问题解惑?报考条件?
报考岗位解惑   怎么备考?
冲刺资料领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