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7-27 14:36 公务员考试 https://hb.huatu.com/ 文章来源:华图教育
国家公务员考试提供以下国考试题资料信息:2022年国考申论经典论据-“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更多关于2022国考,申论经典论据,“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国家公务员试题资料的内容,请关注国家公务员考试频道/湖北人事考试!咨询电话:027-87870401。国家公务员考试交流群,点击
“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
(1)论据分析
功成不必在我,出自 1932 年胡适的《独立评论》。原句是“功成不必在我,而功力必不唐捐”是说功绩、事情、事业的成功没有必要看我一个人,成功的必然因素不在于我。通俗来说就是是指功绩、事情、事业的成功,没有必要看我一个人,体现了一种宽广大度和高尚情怀。而“功成必定有我”体现的是责任和担当。“我们说一张蓝图抓到底,不仅需要科学决策,也需要思想境界。什么思想境界?就是功成不必在我”。这段论述深刻揭示了长远利益与眼前利益、革命利益与个人利益的辩证统一关系,对于解决一些领导干部在工作中存在的急功近利倾向,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和现实针对性。这句话作为论据可以证明政绩观,“显绩”和“潜绩”的辩证关系等。
(2)经典论证文段(背诵)
党员干部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正确处理好“显绩”和“潜绩”的辩证关系。为官一任,造福一方。领导干部都希望自己在任期内干出一番业绩来,这本无可厚非,也值得期盼。但是往往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常常是欲速则不达。正如党员干部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结合到事实上,“显绩”固然重要,“潜绩”更加可贵。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只有打好基础、管好长远,才能稳扎稳打、行稳致远。当前,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一篇大文章,需要统筹联动、相互促进、全面发展,这就要求领导干部树立系统思维,贯彻新发展理念,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从思想上和工作上摆正“显绩”与“潜绩”的辩证关系,自觉抵制浮躁浮夸、急功近利的不良思想和行为,多做顺民心、惠民生、利发展的好事,多创造惠及长远、造福后代的潜绩。唯有如此,才能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利益,为经济社会的长远发展注入持续动力。
国家公务员考试推荐:
公告啥时候出?
报考问题解惑?报考条件?
报考岗位解惑   怎么备考?
冲刺资料领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