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公务员考试

2022年国考申论经典论据-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2021-07-27 14:43 公务员考试 https://hb.huatu.com/国家公务员考试群 文章来源:华图教育

点击订阅
湖北华图
公务员招录,事业单位考试,教师招聘信息

国家公务员考试提供以下国考试题资料信息:2022年国考申论经典论据-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更多关于2022国考,申论经典论据,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国家公务员试题资料的内容,请关注国家公务员考试频道/湖北人事考试咨询电话:027-87870401国家公务员考试交流群,点击国家公务员考试交流群

hbicon成绩预约2025国考成绩预约 hbicon面试礼包国面状元及第礼包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1)论据分析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意谓听取多方面的意见,才能明辨是非;听信单方面的话,就分不清是非。语本出自《管子·君臣上》原文是:“夫民别而听之则愚,合而听之则圣。”这句话得到历代明君贤臣的重视,最典型的就是唐太宗李世民和魏征。在《资治通鉴·唐太宗贞观二年》文种记载:“上问魏徵曰:‘人主何为而明,何为而暗?’对曰:‘兼听则明,偏信则暗。’”意思是说唐太宗问宰相魏征:“我作为一国之君,怎样才能明辨是非,不受蒙蔽呢?”魏征回答说:“作为国君,只听一面之辞就会糊里糊涂,常常会作出错误的判断。只有广泛听取意见,采纳正确的主张,您才能不受欺骗,下边的情况您也就了解得一清二楚了。”从此,唐太宗很注意听取下面说的谏言,鼓励大臣直言进谏。魏征去世后,唐太宗悲痛地说:“用铜做镜子,可以看出衣帽穿着是否整齐,用历史做镜子,可以明白各个朝代为什么兴起和没落;用人做镜子,可以清楚自己与别人的差距和得失。今天魏征不在了,我真是失掉了一面好镜子啊!”在一般意义上就是强调要听取多方面的意见,才能明辨是非;听信单方面的话,就分不清是非。也可以证明调查研究,多方收集意见的重要性。

  (2)经典论证文段(背诵)

  广纳良言,多方收集意见是实现科学决策的根本要求。无论是政府还是其他社会组织,甚至是个人在做出任何决策的时候都应该多听取他人的意见,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决策的科学性和全面性。正所谓:“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意思是指听取多方面的意见,才能明辨是非;听信单方面的话,就分不清是非。这一点实践的最好的就是唐太宗李世民和魏征。魏征向太宗进言说:“作为国君,只听一面之辞就会糊里糊涂,常常会作出错误的判断。只有广泛听取意见,采纳正确的主张,您才能不受欺骗,下边的情况您也就了解得一清二楚了。”太宗深以为然,从此,他很注意听取下面说的谏言,鼓励大臣直言进谏。即使在今天看来,唐太宗在当时所做出的许多政治抉择都是非常开明合理的,也正因为如此才成就了唐初的贞观之治。

国家公务员考试推荐:

成绩排名】 【进面分数】 【资讯汇总

面试礼包】 【面试课程】 【在线咨询

    (编辑:湖北向老师)

    2024国家公务员公告预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