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5-29 15:31 湖北公务员考试网 https://hb.huatu.com/ 文章来源:未知
一、单项选择题
1.成绩一向不佳的小刚希望参加学校的男子篮球队,王老师拒绝了他的申请,关切地对他说:“小刚,你还是把心思多放在学习上,先把成绩提上来再说”。王老师的做法( )。
A.不恰当,不应该随意拒绝学生请求
B.不恰当,不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C.恰当,体现教师对学生严慈相济
D.恰当,体现教师对学生的关心
1.【答案】B。解析:首先,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实施素质教育就是通过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的有机结合,来实现学生的德、智、体、美等方面的全面发展。其次,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教育在重视人的全面发展以外,也应当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这两者是相互依存、互为表里的关系。最后,教师应遵循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相结合的德育原则,既要尊重信任学生,又要对学生提出严格的要求,把严和爱有机结合起来。结合题目,题干中的成绩和篮球分别指向智育、体育。小刚成绩不佳,老师只是关切地给出建议,所以A项描述不切题。B项王老师认为小刚成绩差不让其参加体育活动,说明老师重智育轻体育,忽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忽视学生的个性差异,该老师做法不恰当,B项说法正确。此外材料中王老师不加考虑直接拒绝学生的要求,并没有真正做到关心爱护学生,同时严格要求学生的方式也不恰当,因此C、D两项说法错误。综上所述,本题选B。
【难度系数】★
【知识点】教育基础理论-教师的教育素养-教育目的论-素质教育-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
2.“教有法,而无定法”这句话说明教师的劳动特点具有( )。
A.复杂性 B.示范性 C.广延性 D.创造性
2.【答案】D。解析:教师劳动的创造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因材施教;教学方法上的不断更新;教育机智。其中教学方法上的不断更新是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教师还要尝试新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方法的变换或改革。即使是同样的教学内容,也要结合实际情况的变化以及教师自身认识的提高,在教学方法上不断调整、改进、创新。结合题目,“教有法而无定法”中,教有法,指的是教师的教学方法必须遵循人类认识世界的基本规律,如:由简单到复杂;由已知到未知;由近及远;由表及里;由具体到抽象;由量变到质变;由理论到实践等。我们教师的教学遵循了这些基本规律,就能使学生学会学习,事半功倍。教无定法,是指我们的教学是具体的,具体的教师教具体的学生。教师个人的阅历不同,素质不同,经验不同,驾驭课堂的能力不同;此外学生的背景不同,基础不同,课堂习惯不同,个体差异很大,所以需要我们的教师根据这些具体情况找出切合实际的最恰当的方法,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因此本题选D。
【难度系数】★
【知识点】教育基础理论-教师的教育素养-师生关系-教师-教师劳动的特点-教师劳动的创造性3.教育活动与其他社会活动最根本的区别在于( )。
A.是否有目的培养人 B.是否促进人的发展
C.是否促进社会的发展 D.是否具有组织性和系统性。
3.【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育的属性,教育的本质属性是: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因此教育具有三大特性:目的性、育人性和社会性。其中,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育人性是教育的本质属性。社会性是教育的根本属性,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故本题选择A。
【难度系数】★
【知识点】教育学—教育概述-教育的概念、本质-教育的本质
4.根据皮亚杰的观点,儿童的道德性发展处于权威阶段是在( )。该阶段的儿童以服从权威为特征,并认为遵守成人提出的要求与规则是一种义务,这些规则是神圣不可改变的,谁违反它们就应当接受惩罚。
A.2-5岁 B.6-8岁 C.8-10岁 D.11—12岁
4.【答案】B。解析:根据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论,处于权威阶段的儿童在他律道德阶段,该阶段的儿童在6-8岁,该阶段儿童表现出对外在权威绝对尊重和顺从,把权威确定的规则看作是绝对的、不可更改的,在评价自己和他人的行为时完全以权威的态度为依据。所以选B。
【难度系数】★
【知识点】教育基础理论-中小学人格的发展-品德心理发展-品德发展阶段理论-皮亚杰道德发展阶段论
5.小张阅读《西游记》时,根据文字描述在脑中呈现孙悟空的形象,这是( )。
5.【答案】B。解析:再造想象是根据言语的描述或图样的示意,在人脑中形成相应的新形象的过程。阅读《西游记》时出现孙悟空形象是再造想象。
【难度系数】★
【知识点】教育理论基础-中小学生的认知发展-想象-想象的种类
6.王老师在讲课时,看到有学生走神,他并没有出声提醒这位学生,而是提高了讲课的声音,然后停顿了一下,学生发现了老师讲课的变化,开始注意听讲了。王老师的这种做法,是为了引起学生的( )。
A.意后注意 B.有意注意 C.分解注意 D.无意注意
6.【答案】D。解析:无意注意也称不随意注意,是没有预定目的、无需意志努力、不由自主地对一定事物所发生的注意。无意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事物的指向和集中,是由一些主客观条件引起的。题干中的老师提高讲课的声音,是为了引起学生的无意注意。
公告啥时候出?
报考问题解惑?报考条件?
报考岗位解惑   怎么备考?
冲刺资料领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