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有话说: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4 月 5 日是清明节。清明节与端午节、春节、中秋
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回望传统中国文化的内核,是家文化;维系中华文明传承千年之久的纽带,
也是对家的信仰。清明节的祭拜先祖的风俗同中华民族很多其他节日一样,都与家息息相关。当我们从“家
文化”的角度来理解清明节时,我们对这一节日的内涵有更深刻的理解】
【标题分析:本文的标题有 2 个点需要我们注意,一是结构上采用了“行动+目的”的写法,这种结构
会让意思非常清晰明白;二是文中的“清明”不仅仅是指清明节,它还借指一种“清澈明朗”的社会风气,
一种“清洁明朗”的精神状态,有一语双关的妙处】
又是一年春草绿,又是一年清明时。一年一度的“清明节”在气清景明、万物复苏中款款
走来。在我国,清明节是与端午节、中秋节、春节并称的四大传统节日,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
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开篇引题,引出清明节这一话题,最后一句话可以作为常识积累】
祭祀是清明节的重要内涵,我们的祖先把扫墓祭祖的日子定在清明时节,实在有很深的寓
意。《历书》记载:“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丁,为清明,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
明,万物皆显,因此得名。”在这个时候以仪式感很强的形式慎终追远,意蕴非同寻常。【指
出清明节祭祀重要意义,但没有详细说明,具体内容放在了下文】
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出自论语,意思是说“谨慎地对待父母的去世,追念久
远的祖先,自然会导致老百姓日趋忠厚老实”,体现出儒家文化对“孝”的重视,可以直接积累】所谓终,
指的就是人的生命的结束;所谓远,指的是离世的先祖。慎终追远就是慎重地办理父母丧事,
虔诚地祭祀远代祖先。感恩先祖、见贤思齐,清清白白做人、踏踏实实办事,汇朗朗精神、聚
清明之气,民风就会淳厚起来。一句话,清明就是清明节的鲜亮底色。【本段引用曾子的话,再
进一步解释、延伸,段尾的最后一句照应题目,点明主题】
【很多评论性文章的结构不会很紧凑,但是我们在作文中还是要规范好文章的行文结构,不要卖关子、
不要拖拖拉拉,能用一段说清楚的事情不要拆成两段。比如第二段和第三段,我们可以合并在一起,写成:
祭祀是清明节的重要内涵,我们的祖先把扫墓祭祖的日子定在清明时节,以仪式感很强的形式慎终追远,
实在有很深的寓意。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感恩先祖、见贤思齐,清清白白做人、踏踏实
实办事,汇朗朗精神、聚清明之气,民风就会淳厚起来。一句话,清明就是清明节的鲜亮底色。】
涵养清明之气,就要尊重传统。【分论点一】清明节作为一个赓续不断、绵延至今的传统
节日,国家将其纳入法定假日,就折射了这个节日的重要。因此,理应使清明节的文化内涵充
分释放。在祭奠先祖中追思克勤克俭、创业维艰的不易,在礼敬先贤中建塑厚德载物、天下为
公的情怀。【如何感受清明节背后的文化韵味?本段用排比的方式给出了答案】注重家风传承,扩大
文化认同,让中华民族的这一集体记忆,凝聚起生生不息传之久远的精神动能。【这一句我们
可以直接积累下来,用在传统文化等相关的话题中,用以阐述如何把“传统节日的内涵发扬光大,体现出
本来的作用”】
涵养清明之气,就要缅怀英烈。【分论点二】中华文明能成为几千年唯一不曾中断的文明,
中华民族能不断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与在民族进步发展中英勇献身的英烈们密切相关,他们
是民族的脊梁是精神的坐标,是国家强盛的基石,是最不该忘记的奉献者。【意义阐述,解释“我
们为什么要在清明缅怀英烈”】在清明节追忆怀念他们,既是对英烈精神永垂不朽的彰显,也是
我们心灵净化的砾石。【本段写的略有些简单,缺少例子的支撑,内容上有些单薄。我们可以增加一些
例子,比如写成“我们不会忘记在战争年代胸怀“助天下人爱其所爱”的志向,慷慨赴死的林觉民,也会
永远怀念为“可爱的中国”奋斗到生命中最后一刻的方志敏;同样缅怀在和平年代,为我们的幸福负重前
行的王伟、杨军刚等烈士”】
涵养清明之气,就要远离奢靡。【分论点三】如今腐朽的拜金思想和奢靡之风,让清明祭
祀出现了走入歧途的现象,充斥市场的光怪陆离的祭品,就是其中的一个映照。“服装”“首
饰”“家电”“手机”“平板”“豪宅”“豪车”已经屡见不鲜,乃至还有“情人”“小姐”
供人选购,可谓五花八门。至于“摇钱树”“金元宝”“盛金篮”等,那就更是目不暇接了。
如此奢靡,只会远离清明本义,只会加重环境污染。【这一段感觉没有写完,只道出了问题的严重
性,但是并没有明确指出我们应该如何做,所以我们可以补充为“对清明文化基因的传承,要顺应社会主
流,体现出社会正能量,比如当今不少地方兴起的鲜花祭祀、诗文祭祀、网络祭祀等新形式,既表达了感
情,也同样具有节日的仪式感。实际上,为清明这样一个严肃厚重的节日找到宣泄情感的正确出口,涵养
清明之气,也是对保留纪念初心的最好的回应”】
孔子说:“礼,与其奢也,宁简;丧,与其易也,宁戚”,【出自论语,意思是“礼不必铺
张浪费用以炫耀,节俭就好了,丧礼不用办得十全十美,只要能让人发起哀伤就好了。”这句话道出了“礼”
的本质】这才是礼的核心。在清明节慎终追远、纪念先贤的同时,检视亲情孝道、传承清白家
风,要比烧纸屋、送豪车更符合祭祀的初衷,送“情人”“小姐”则是对先祖的羞辱与轻慢。
今天,不少人通过“天堂信箱”“网络寄悼”“清明说吧”等方式表达哀思,就凸显了缅怀的
实质,这才是值得提倡的清风,是先祖期望看到的清明。【本段实际上是上一段的一个延伸,谈“应
该如何正确的祭祀”,这样安排可能会显得文章结尾没什么力度,我们可以把两段合在一起写;关于结尾,
在总结全文的基础上进行简单的呼吁即可,比如我们可以写成“天涯共此时,同寄一缕哀。以慎终追远为
契机,让优良的社会风气蔚然成风,让传统文化照进现实生活,不仅会让清明焕发出更多的时代价值和文
化意蕴,我们的人生也会因传统的滋润而更加厚实”。】
(编辑:保康华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