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有话说:“老有所养”原出自于《大道之行也》,是大同社会的一个标准,也是当前民生问题
中十分重要的一环。习近平总书记十分重视我国的养老工作,在十九大报告、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四次
会议等会议上多次提到了这一重大的民生问题。本文就是在这一指导思想的基础上、针对这一话题进行的
阐述。无论从题目还是从文章内容、抑或是结构来看,本文都是一篇非常典型的策论文,非常符合申论大
作文的标准,值得我们好好研读。】
全国老龄办相关数据表明,截至 2017 年底,我国 60 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有 2.41 亿人,占
总人口 17.3%。【列数据,作为背景铺垫,常用而且常见的开篇方式】当前,我国人口老龄化日益
加剧,养老服务领域面临的考验和挑战也越来越大。【数据事实后的简单点评】积极应对人口老
龄化,让养老服务更加贴心,让每一个人都可以无惧时光,从容优雅地老去是全社会共同的责
任。【段尾点出主题的重要性,扣题,十分干脆利索】
完善制度保障,让养老服务更有份量。【分论点一,从“制度保障”的层面展开;“做法+目的”
的拟分论点方式,是我们常用的写法,能让分论点内容很清晰】“无规矩,不成方圆。”从顶层设计
层面建立完善的养老服务体制机制,提升制度“含金量”是让养老服务更加贴心的有效保障。
【对论点的进一步解释说明】一方面应“稳”字当头,深化养老服务改革,持续提高基本养老保
险覆盖率,制定相应的行业服务质量标准,另一方面应完善法规政策,加强行业监管,净化养
老服务行业环境。同时,也要关注农村留守老人、失能老人等特殊群体,在“精准”养老服务
上下功夫。【本段列举了三个具体的措施:深化养老服务改革、完善法规政策、关注老年人特殊群体;相
关的内容可以作为积累】
【本段的结构非常明晰,对策阐述也有层次;需要注意的是,我们在平时的作文训练中不要这么写。
一是缺少相关的事例支撑,整个论证读起来有些干巴巴,说理和事例的有效结合才能使论证更加充分、内
容更加丰富;二是本段内容侧重对策的阐述,对策的罗列是主要内容,这样写不能说不好,但是对策的罗
列不容易让人抓住重点,在实际操作中,还是建议突出最有代表性的对策,说清楚说透彻;三是阐述完对
策之后最好加一个总结句,呼应一下论点,这样再论证结构上会更加完整】
导入“智慧”元素,让养老服务更有容量。【分论点二,从“养老服务”的“智慧化”层面展
开论述】随着“互联网+”与各行各业的深度融合,“智慧化”特色养老服务的加入,为进一
步放开养老服务市场,推进养老机构转型升级,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养老行业,提供了更多可能。
在养老服务行业导入多元的“智慧”元素,进一步推动智慧养老健康服务产业,既可以精准对
接老年人需求,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对接,也可以进一步提升老年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参
与感。【本段的主体内容是阐述“养老服务智慧化”的好处,并没有具体指出该如何做;我们可以结合例
子补充为:物联网“智慧养老”项目,利用物联网技术,通过各类传感器告知家人,使老人的日常生活处
于远程监控状态;构建社区养老服务 O2O 网络平台,以信息化建设为抓手、以政府购买服务为推手、以培
育社会组织为支撑,以老年人需求为导向,整合社会各类服务资源,为老人提供包括“紧急救援、家政服
务、日常照顾”等综合性的服务项目,构建一个没有围墙的养老院.....还有很多例子可以继续补充,作为
此类话题的知识储备】
注入人文关怀,让养老服务更有质量。【分论点三,从“养老服务”的“人文关怀”层面进行论
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没有人喜欢“孤独终老”,当我们步履蹒跚,睡眼昏沉的时候,
不仅需要物质上的保障,更需要情感关爱和精神慰藉。【意义阐述】因此,在确保老年人“老
有所养”的同时,应注重丰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加强日常沟通和交流,鼓励温情的居家、
社区和互助养老,让老年人“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能够幸福地安度晚年。【划线句子既
是对策部分,也是总结性阐述;其实我们在具体书写时,可以铺开细化一下,让文字更有感染力,比如我
们可以写成:暂时推开繁忙的日程安排,买一张回家的车票,让“常回家看看”的温情不止在歌声中漫延;
停下按个不停的相机快门,收起套路式的慰问和笑容,实实在在的陪敬老院的老人聊聊家常,做些小事,
为他们孤寂的生活增添些柔和的色彩......】
“但得夕阳无限好,何须惆怅近黄昏。”养老不是一个人、一个家庭的事。只有多方合力,
戮力同心,为养老服务提供更加完善的制度保障、浓厚的人文关怀、多元的“智慧”元素,养
老服务才会更有份量、质量、容量,也更贴心更有“人情味”,每一个人才有可能无忧无虑,
坦然拥抱“夕阳红”。这既是全社会共同的美好夙愿,也是养老事业发展应努力的方向所在。
【末尾点题,总结全文;需要注意的是在实际的写作中我们不需要再把分论点说一遍,简单呼吁展望即可】
(编辑:保康华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