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说:这次模考的主题是“汽车文明”,找来找去,这篇文章小编觉得写的相当不错。首先要借鉴的
是这篇时评的思路连贯性,大家读下来会感觉一气呵成,非常顺畅,毫无断裂之处。其次是感受一下这篇
文章的文笔,你说它华丽吗?并没有,但就是感觉写的非常“妥当”,贴合表述的主题,所以让人觉得娓
娓道来,写的很精彩。这篇文章的内容也非常值得大家学习,可以作为积累,放进自己的素材库。Ps,这
篇文章我感觉就算是放在考场上,也是高分作文的。只是篇幅略长,部分段落还是可以精简合并,但是内
容语言都没啥过分挑剔的~】
巴西是懂得“慢生活”真谛的国家。比如,去年巴西世界杯马上就开幕了,许多场馆还
没建好。据说巴西人只在两件事上追求速度:开车和下葬。尤其是开车,在圣保罗或者里约热
内卢的大街小巷,每天都上演着无数场《速度与激情》,无怪乎这里能产生世界级赛车手塞纳。
但有一种情况会让巴西的“飞车手”们停下来:如果有行人即将穿过马路,他们往往会踩
下刹车,做个“请”的手势,请行人先过。刚来圣保罗时,每每被驾驶者传递出的善意所感动。
当地朋友却告诉我,这样的和谐并非一向如此,大概二三十年前还是“人让车”呢。【前两段
以巴西的飞车手们“车让人”的事例为引子,引出我们这篇文章的主题-----车让人的文明。这个事例完全
可以作为积累放进自己大脑,顺便,大家真的要学学这个语言表述,无病句、事例精简、生动、太顺畅了
~~】
那么是什么原因使得“人让车”变成了“车让人”?【简短的转折,引出原因分析】
因为保护道路弱势群体被写入了法律。在巴西,涉及保护行人安全和权利的法律法规条款
很多,“大型机动车必须对小型车及行人的安全负责”“车辆在转弯时,必须减速,以保证行
人具有道路使用优先权”“当看到行人在穿越马路时,必须等行人过后才能行驶,即使根据交
通灯此时已经可以行驶”……在许多城市的街头,还有穿着黄色工作服的交通管理员,一旦他
们看到了车辆没有遵守礼让行人的规定,就会抄下车牌。车主会受到的惩罚少则 70 雷亚尔(1
雷亚尔约合 0.29 美元),多则 100 雷亚尔,有时还可能在驾照上扣分。【原因之一:车让人的
转变有着他律的约束。这是小编的概括句哈~~~其实对于高手来说,开头写不写概括句并不重要,因为人家
思路就是非常清晰连贯了,不靠这点格式拿分。但对于小白来说,我奉劝基础不好的同学尽量能学会论点
前置的写法,能让阅卷人一眼看到你的观点思路,方便你拿分。这个论点也是非常值得积累的,对于汽车
文明来说,在个人素质没有那么高的情况下,就需要法律的约束给大家警醒。比如我国的酒驾入刑,以及
越来越严格的交规,都是我们可以用在自己文章的事例。】
当然,即便有了法律法规的保护,一种观念能够在全社会形成共识,也离不开各种力量的
共同推动。【论点二,可以与下文的论证去合并。这个论点的内容主要是说“社会合力”。其实这个点也
非常重要,对于我国的汽车文明也有着很大的借鉴意义!遵守交通法规,从娃娃抓起。我国的小学教育、
乃至幼稚园教育就应该给孩子们灌输守规矩遵法律、尊重生命的思想。而家庭教育也应时时跟上,社会上
的宣传也必不可少。这点扩充写论点其实很好写,大家可以试试。】
为了使“保护行人”这种观念真正被社会接受,各种机构、企业、民间团体不断地进行着
各种形式的“行车文明”推广活动。比如一个名为“更安全头脑”的项目,以巴西第一大城市
圣保罗作为试点,对该市行人过路安全状况进行评估,继而对公众展开大规模的道路交通安全
教育。又比如 4 年前,圣保罗市交通工程公司开展“行人保护计划”,加大对不礼让行人行为
的处罚力度,然后司机们对斑马线的尊重度就从原来的 76.8%升至 88.2%。【事例可积累~作为
社会宣传的一个发力点~】
伴随着这些活动的举行,“车让人”逐渐成为巴西人的共识,而一旦习惯了“车让人”,
当遇到行人权利被侵犯时,人们又会自发地组织起来,督促政府出面更好地保护行人权益。
以交通拥堵著称的圣保罗,市区人口超过 1100 万,也曾对“绿色”的自行车出行方式并
不友好。在这座城市的绝大部分道路上,曾经长期没有自行车道,骑自行车的人穿梭在滚滚车
流中,车祸时有发生。于是当地人自发搞起了“白色自行车”活动,自 2007 年开始,在那些
骑车者因车祸遇难的地方,人们悬挂起被涂成白色的自行车,呼吁政府注重保护道路上的弱势
群体。就是在这样的呼吁下,许多主要街道开始在周末时辟出一条车道给自行车专用,今年 6
月,圣保罗市最主要的大金融街保利斯塔大道上,一条橙色的永久自行车道正式开通。【这段,
主要是说在社会及法律等方面的影响下,巴西的车让人取得了什么样的成果。进一步肯定了巴西这个车让
人方向的正确性,以及政府的对策做法。这段在这篇文章作为一个升华段落,写的很出彩。尤其是“政府
保护弱势群体”这个点,直接上升了层次,显示了一个国家的高度。】
如果说,衡量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取决于它怎么对待这个国度里的弱者、贫者。那么在
汽车文明的发展中,如何对待道路弱势群体,也决定了汽车文明的发展程度。与“人让车”相
比,“车让人”显然是更成熟的汽车文明的体现,但它的到来却无法只寄望于法律的一纸规定,
政府、社会团体、每个市民,他们或巨大或微茫的力量都影响着每日川流不息的道路生态。文
明与法律,也就在这样的彼此推动下,缓缓向前。【大家可以看看这个表述啊!!-------“如果说,
衡量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取决于它怎么对待这个国度里的弱者、贫者。那么在汽车文明的发展中,如何
对待道路弱势群体,也决定了汽车文明的发展程度。”还说什么?直接背下来!化用为自己的!这一段写
的太精彩,通段背诵真的很应该。很多人说不知道如何提高文笔表述,一看、二背,三模仿。别无他法~】
(编辑:保康华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