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涵养这个词用的很巧妙,可以记住这个搭配,抛弃提升文明这种老土的表达;莫当看客,“看客”
心态也是当下值得思考的话题,不仅在道德文明方面,在创新领域、社会责任角度,都可以用到。】
这几天,两件发生在上海的事情,激起人们内心的波澜。先是上海徐家汇公园的一只黑天
鹅被人偷走,成了他人的盘中餐,让人痛心不已;随后,一则视频在网上热传,一年轻男子在
车厢内随地吐痰,同车的“上海阿姨”对其劝阻教育,还用纸巾替其擦去痰渍,被网友称赞“有
素质有腔调”。两件事情,一正一反,但都指向同一个问题:文明素养。【这两个事例开头给我
们一个很好的参考,以往大家可能习惯从一个或几个负面例子引入,其实正面与负面结合的角度同样精彩。
“一正一反,都指向同一个问题……”通过正反对比,强化感情色彩,引出本文关键词:文明素养。】
一个与现代文明接轨的社会,必定是一个有秩序的社会。个体的文明素养之所以不可或缺,
就在于它是秩序的重要源泉。正如哲人所言,“文明的最重要任务之一,是使人在他纯粹的物
质生活中也受形式的支配,使人在美的王国能够达到的范围内成为审美的人。”只不过,文明
秩序不仅来源于“法”,也来源于“礼”;文明素养,不仅意味着对法律规则的遵守,更意味
着对道德规范的恪守。【本段分析文明与秩序的关系,最后这句话对于文明素养的诠释很全面,文明素
养关乎对法律的信仰,更关乎道德层面。】
今天,随着法治意识日渐在人们内心生根抽芽,对法治的认同不再是稀缺品,然而如何让
道德规范成为自觉,却始终萦绕在我们心头。公共场所随意吸烟,丝毫不理会他人的感受;出
入地铁,撞了人却一句“对不起”都不愿多说;给共享单车上私锁,准备自用,还振振有词“大
家都一样”……【简短干练的排比短句,是我们申论写作中常用的表达方式,作为开头引出,或放入论证
中,都是极好的。】违反公德的行为,并不能完全交给法律追责——有的是因为法律管不着,有
的是因为法律发挥作用有滞后性——公序良俗却须臾容不得破坏。从这个角度出发,如果说
偷黑天鹅的行为,是非对错一目了然,是一堂公开的法治课,那么“上海阿姨”的举动则是用
“坐而言”传递了文明追求,又以“起而行”捍卫了文明尊严。
其实,经过这么多年的教育和努力,人们对于文明的认识已有巨大的进步。但有一个思想
误区始终存在,即认为文明仅仅是个人之事,自己文明就行;他人文不文明,与己无关。毫无
疑问,文明需要从自己做起,但并不意味着“一念唯己,了无他人”。某种意义上,文明的沉
默,就是对不文明的纵容。面对不文明行为,倘若不挺身而出、予以制止,而是选择熟视无睹、
听之任之,只会让这些行为不断风蚀文明的土壤,侵害价值的肌体。文明面前,没有“看客”。
【“文明面前,没有看客”这个表达就比“提高文明意识,从个人做起”要高一个层次。文明不只是个人
之事,不能只做旁观者。做好城市文明这篇大文章,并不容易,从一事一人的行为开始改变,却不难;另
外“对不文明行为熟视无睹……”的反面论证,也是常见的论证方式。】
有学者曾总结,不文明现象之所以屡屡出现,根源于耻感的缺失。事实上,如果人们对不
文明行为一味隐忍,不拿出较真劲儿与其“宣战”,耻感文化如何才能得以形成?有朋友曾讲
述这样一个故事,一次,在超市冷柜选购冷冻食品,挑选完后,转身就走,把关闭冷柜推拉门
的事忘得一干二净,一位眼尖的老大爷看到,远远就喊道,“冷柜门咋不关啊?”超市里的消
费者纷纷把目光聚焦到朋友那儿。一时间,朋友只觉得脸上火辣辣的“挂不住”。自此,随手
关冷柜门成了他每次去超市都十分在意之事。“礼者,理也。”人人争当那位“上海阿姨”,
社会实现共同治理,才能激发文明的耻感,让文明素养在人心里拔节生长,也才能让道德感如
空气一样充盈社会。【句式积累:“让……在心里拔节生长,让……如空气一样充盈社会。”如果换成
诚信的主题,可以改写一下:通过制度的刚性,守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让诚信的力量不断生长,让社会充
盈诚信的空气。】
“一个国家的繁荣,不在于其国库的富足,不在于其城池的坚固,也不在于其公共建筑的
华丽气派,而在于其公民的教养,在于人的文明、教化和品格,这才是它实际利害之所在、主
要实力之所在、真正威力之所在。”文明的养成,不可能一蹴而就,但“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只要人人葆有“相善其群”的意识,以共治来治理不文明,用行动擦亮精神名片,文明观念的
水位自然会随时间的推移,慢慢升高。【这段话强烈建议熟背牢记,无论是申论亦或面试,都是非常
棒的素材。“……不可能一蹴而就”,“擦亮……名片”,“……的水位会慢慢升高”,都是一些值得借
鉴的表述方式。其它好句推荐:生活其间,你优雅,城市便不粗俗;你精神明亮,城市便不灰暗阴沉。当文
明传递在城市的每个神经末梢,流进每个居民的血液之中,我们就敢说,这是一座有品位的城市,一座宜
居的城市,一座闪烁着文明之光的城市。】
(编辑:保康华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