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采用疑问语气,提出问题,显而易见,这篇文章论证的是关于朋友圈“三天可见”的问题。其
实“朋友圈三天可见”的问题也是比较热的一个话题,对此,仁者见仁,采用这个标题可以提升文章的吸
引力~】
相信不少人,都会有事没事刷刷微信朋友圈。看看朋友最新的动态,了解一下大家对热点
问题的看法,突然想不起来一件事了,去朋友的状态里找寻一下当时的记忆……这可能是很多
人在朋友圈里的惯常操作。但在朋友圈游走之时,却也可能常常因为一行小字而受挫:朋友仅
展示最近三天的朋友圈。它像一道竖起的篱笆,柴扉紧锁,提示着我们这里面是你不可涉足的
世界。【第一段引出主题,用 “朋友圈三天可见”给人们带来的感受入题,能够让人感同身受。整篇文章
都是围绕 “朋友圈三天可见”这一现象展开论述的,虽然切口很小,但是作者能够以小见大,从朋友圈这
一功能说开去,可以说中心很明确,论证也很集中】
当观察他人生活的欲望,遭遇了“谢绝参观”的标识,虽然免不了一阵失落,但细细想来,
这似乎恰恰隐喻着今天朋友圈在我们生活中扮演的角色。【第二段起到了一个承接过度的作用,引
出下文对这一现象所反映的问题的剖析。】
一位朋友曾经和我说,如果出去旅游,回来不发一下朋友圈,就好像没有去过一样。这可
能也是很多人的真实写照。的确,今天朋友圈正在越来越多地介入我们的生活,成为生活中不
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因为我们需要这样一个平台,来记录日常的点滴,来分享生活的际遇,来
宣示一种被关注、被看到的社交存在。同时,我们也需要这样一个平台,来把现实中被时间、
距离冲散的朋友重新拉到彼此可见的视域,来维系情感的需要和对外部世界的想象与认知。在
朋友圈二十四小时不落的灯火里,我们看到别人,也看到自己。可以说,朋友圈正在塑造着我
们新的交往方式、认知方式,满足着我们“看”与“被看”的心理需要。【第三段分析了朋友圈
对我们的重要影响,但是如果从申论作文的角度来看,这一段的分论点不是很清晰,上来就开始论证了,
没能在段首关键位置抛出自己的观点,这样在申论考试中,不是很占优势。我们可以现在段首鲜明标出自
己的观点,然后进行解释,“引”着阅卷人跟着你的论证思路走。像这一段,我们可以在开头先说明:朋
友圈已成为人们生活中的“必需品”。】
但是,为什么现在越来越多人为自己的朋友圈加上了一把锁?甚至有很多人不愿意再发朋
友圈?如果从人们的心理上来说,所有线上的交往都是线下交往的投射。对很多人来说,渴望
记录生活,却又不希望将自己完全展现在他人面前;渴望交流互动,但又害怕别人无限接近自
己的生活圈子;渴望向别人诉说,但又不愿将自己的心情向所有人广播……这些心理反映到朋
友圈中,就有了“分组可见”“分组不可见”“仅三天可见”等种种操作。技术的好处,在于
它解决了一些人际交往中的尴尬,也帮助我们不断调试着自己与他人交往相处的方式和距离。
【第四段转折,分析论证朋友圈“限制”的第一个原因,即人们在心理上对于网络虚拟社交的矛盾心理。
这一段的分析层次比较清晰,从两个矛盾方面论证了人们之所以给自己朋友圈“加锁”的动因,这段的分
析大家可以了解一下哦,面试上也能用得到呢~】
在心理因素之外,很多人不再愿意在朋友圈里过多地展现自己,还在于如今的朋友圈已经
从原来个人的一方天地,变成了人群芜杂的公共场域。每个人的微信好友里,或多或少都会有
一些仅一面之缘的人、时刻准备向你推销的人,或者随时对你“求转发”的人……当朋友圈不
再只是纯粹的情感交流地,当朋友圈过多掺杂了利益交换、人情负担,当“朋友圈里无朋友”,
自然也就让人失去了敞开心扉的动力。【第五段从外在因素,即朋友圈的“朋友”过多导致人们不敢
轻易“敞开心扉”。这一点大家应该都有所感受,现在的朋友圈好友已经不仅仅是好友了,还有很多工作
伙伴,一面之缘的人,代购,微商,甚至是美发店的 Tony,这也就导致人们从安全考虑,给自己的“朋友
圈”上了锁。】
当然,除此之外,还有种种因素,让朋友圈无法成为人们的“快意江湖”。如前所说,我
们在朋友圈里凝视着别人,也被别人凝视。当越来越多人涌进你的交往圈子里,无论是熟悉还
是陌生,他们都在通过朋友圈里的一言一行重新建构着你的形象,揣度着你的生活方式、审美
品位。当有了怕别人多想、怕别人对自己印象不好、怕不能展现更好的自己的想法时,当别人
加了滤镜的生活在自己心中投射下过多的阴影与焦虑时,很多人也就没有了表达的欲望,甚至
对朋友圈敬而远之。不少人在谈及自己的交友之道时,往往都会谈及一个“真”字,可是在今
天朋友互动的主要场域朋友圈里,却常常被认为“没有真实的生活”。【第六段分析了其他因素。
四五六段的分析非常清晰,对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做了全面分析,再联系第三段,整个论证主体遵循了分
析影响—剖析原因的逻辑,当我们写以分析为主的文章时,就可以借鉴这种行文逻辑。另外,算上开头结
尾,其实放在面试上,也是很好的答题逻辑:开篇点明观点—分析影响—分析原因—阐明对策—结尾。当
然这篇文章里没有着重说对策,这也没问题,前面说的这个逻辑是一个比较完整的答题思路,大家可以根
据实际情况改进,做到重点突出,详略得当即可~】
其实,今天我们关于朋友圈的种种讨论,对待朋友圈的种种态度,无论是喜欢也好,逃离
也罢,都反映出一个问题:我们可能赋予了朋友圈太多的期待与意义。正如有人所说,“朋友
圈只是虚拟世界中的一小块天地,真正的世界,在我们放下手机后才能看见”。这也让人想到
最近热映的电影《头号玩家》想告诉我们的道理,现实世界,才是唯一真实的东西。【第七段
基本上就是一个总结段落了,对文章主题进行了小结,并且进行了升华。在这一段中,作者还联想到了最
近热映的电影《头号玩家》,也算是文章的亮点之一了~】
这正是:线上有朋友,线下方长久。莫陷朋友圈,情谊比金坚。【人民论坛“夜聊”栏目的
经典结尾方式,句子都很简练,但意义也很明确,大家可以一学~】
(编辑:保康华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