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有话说:《信 中国》是今年中央电视台新推出的一档人文艺术类节目,节目以“信”为载体,
传递的是“信仰、信念、信守、自信”的内核。而本文以这档节目作为切入点,结合当下,对“信仰”这
一重要的概念进行论述,最后落脚到对时代的意义上,采用了我们常见的“以小见大”的写法;但在文章
结构上并不紧凑,尤其是文章后半部分脱离了主题。这提醒我们在读时评时要有辨别性的学习,注意提取
文章的精华部分为自己所用】
“为救助日本遗孤给日军写信的聂荣臻”“狱中把孩子托付给丈夫前妻弟弟的江姐”……
近日,一档别具匠心的电视节目《信中国》在央视开播。节目中,一位位“信使”展读革命先
辈尘封已久的书信,仿佛把人们带回到战火纷飞的岁月。书信中袒露的一颗颗忠心赤胆让人震
撼,一段段感人故事令观众流泪。【以某种事物引出话题,是我们常用的开篇方式;但需要指出的是,
如果是以事例引题,那么对事例的阐述不要啰嗦,把与主题有关的细节说清楚就可以了,便于下文的扣题
分析】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一封封书信中传递的红色故事,用独特的艺
术形式回应着这一时代要求。朗读黄继光书信的演员刚上台时,许多年轻观众为他鼓掌欢呼,
但是当他读完信后,台下沉默了,很多人早已泪流满面。这背后,有着真实的震撼与感动。【直
接删除】拆封书信,就是拆封历史。“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彩笺尺素里,流溢着或波
澜壮阔、或深情款款的时代光影。书信里记录了一个民族的往昔,也保留着濒临忘却的记忆。
【我们可以把这句话的主语替换为“战争遗址”、“烈士陵园”等,并用在相关的文章中】勿忘历史,不
仅要铭记史实,更是接近那些鲜活的灵魂;不仅要触摸大历史的脉络,也要焕发出英雄作为个
体的光芒。【用在“历史”“传统”相关话题中】“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在战争
间歇给母亲写信,在临刑前给孩子寄语,英雄不仅是人格的丰碑,更闪耀着人性的光辉。【本
段展示了节目中的大量细节,用来展示书信中透漏出信仰的力量给观众的震撼,表述很生动。作为评论性
文章,这样写是可以的,但如果我们写大作文,这样写并不合适,原因是作为文章的分析段,依然没有点
出文章的主题词;所以我们可以把本段压缩成“书信里记录了一个民族的往昔,也保留着濒临忘却的记忆。
拆封书信,就是拆封历史。当我们打开信件,走近英雄们那些鲜活的灵魂,感受到的不仅仅是人性的光辉,
更多的是坚定的信仰。哲学家萨特曾经说过:“世界上有两样东西是亘古不变的,一是高悬在我们头顶上
的日月星辰,一是深藏在每个人心底的高贵信仰。”正是在信仰强大的感召和激励之下,无数共产党人为
了民族独立、国家富强和民族振兴,顽强拼搏,勇往直前,开创出不朽的基业”】
标记一个时代的,是这一时代人们的普遍信仰。“我十数年实无一钱,即将来亦如是”的
开国元勋,【朱德元帅信条,可积累】“不立功不下战场”的革命烈士【黄继光所言,可积累】,书
信彰显了共产党人穿透纸背的信仰力量,也标注着那个风云激荡的年代。“理想信念就是共产
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坚信不疑的理想,就难有冲破荆棘的意志。”【习近平总书记在十
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今年适逢马克思诞辰 200 周年,青年马克思在择业时就
立下的“为同时代人的完美、为他们的幸福而工作”的理想,照亮了他的人生,也照亮了穷苦
大众的前路,更是共产党人始终砥砺前行的动力。【马克思立志的事例,直接积累】而对照当下少
数人,之所以沉溺于小我小利,却理解不了大公无私、舍生取义,甚至质疑英雄,虚无历史,
归根结底还是让信仰走失了。【反面论证】正因如此,今年全国两会上,多位代表委员都表达
了对“精日”等历史虚无主义、有辱国格行为的不满。【这种现象折射的实际是“信仰迷茫、精神
迷失”的问题】敬畏历史,尊重历史,才不会让梦想变形。【本段分析论证信仰的重要作用】
在历史和今天之间架起桥梁,在先辈与青年之间建立纽带,媒体作为传递主流价值的“信
使”,作用不可或缺。【对策部分,阐述媒体应该如何在加强信仰建设方面发挥作用;在我们的实际写
作中,除了媒体,我们还可以联系自身,而且自身树立信仰的部分更容易写出彩】正如一位人大代表所
言,媒体不单单是传播者,更是建设者【本句可用在阐述媒体作用的所有话题中】。近年来,面对
媒体产品工业化生产和娱乐化风潮,《经典咏流传》《见字如面》《朗读者》等文化类节目如
一股清泉,沁人心脾。书信、诗词、成语中蕴藏着中国文化与历史的密码,值得花心思开掘。
如何才能揭开历史面纱,让主旋律作品也能成为“爆款 IP”?内容为王,同时避免同质;以
情动人,但不一味煽情;科技锦上添花,但不让声光电轰炸感官;公众人物参与,但不依靠“小
鲜肉霸屏”……媒体只有制作内容新、情感真、制作精、能量正的作品,将文化自觉化为血脉
中的基因,才能让历史对接现实,把“老话”传为佳话,让有意义的事呈现得有意思。【这一
段话写的十分精彩,可以用在“媒体如何做好文化传承”之类的话题中,建议大家直接积累下来;但是放
在本文不太合适。因为它脱离了题目,丢了关键词“信仰”,即使写的再出色,在阅卷人眼里可能也只是
无用之笔。那么我们应该如何修改呢?我们可以试着写成“媒体该如何正确发力,赋予信仰穿越时光的力
量?”内容为王,锤炼精华篇章;以情动人,寓刚强于绵柔之中;科技锦上添花,让观众更加耳目一新;
公众人物参与,增加节目的影响力”……媒体只有时时把信仰传播作为重要任务来对待,制作内容新、情
感真、制作精、能量正的作品,将信仰化为血脉中的基因,才能让历史对接现实,把“老话”传为佳话,
让人们从信仰中感受到不可战胜的磅礴力量】
触摸历史的细节,方能知其深刻;“通感”文化的魅力,方能焕发生机。【好句子,直接积
累,用在“文化传承”之类的话题中】作为历史档案的信件,字迹或已斑驳,但只要饱含精神的力
量,就能激活那些久藏心中的理想与信念。革命岁月虽已远去,但只要青年自觉接过历史接力
棒,我们的传统就能历久弥新、价值永传。【本段写的不好,没能及时扣题,依旧围绕在“对传统的
传承”上,建议把最后一句修改为“革命岁月虽已远去,但只要青年自觉接过历史接力棒,延续信仰,点
亮初心,让信仰与时代的需要同频共振,在奋斗前行中,不负美好年华,创造属于自己的时代荣光。”之
类的扣题表达】
(编辑:保康华图)